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岩茶知识

大红袍和小红袍

发布日期:2009-11-20 19:01:54 访问次数:2291

    因为喜欢大红袍而听说了小红袍,关于小红袍的解释迄今为止我听过三种说法。

    第一种说法:小红袍,是名枞中的一个品种,因其品感好,特征近似于大红袍而出名。也就是说,大红袍和小红袍都是武夷岩茶的名枞,它们都有着优秀的品质,但它们是不同的品种,就像大红袍与铁罗汉不同一样,二者在品质特征上也是不一样的。

    第二种说法:小红袍是由大红袍的折枝培植出来,又称大红袍第二代。

    第三种说法:取由老枞水仙肉桂、矮脚乌龙、黄倓等几个品种拼配,经过调茶师的认可后,再进行低温约 80℃,约8~15小时的长时间焙火、摊放、挑选,退火等工序,大约20天左右,具有水仙茶的醇厚、肉桂茶的汤香、矮脚乌龙的清甜、黄倓茶的飘香,以及其他武夷奇种之岩韵的岩茶就横空出世了。人们形象地把这个难得的品质称做“小红袍”,老百姓以制作出小红袍为最高境界。

    世界上本来没有小红袍这个名称的茶,最初可能就是商家炒作出来的茶叶名称。其本意是不如大红袍的武夷岩茶,味道又接近大红袍的品质。但是,时间一长,人家没有见过大红袍,小红袍又是怎么样呢?所以,以讹传讹,变化多端的武夷山岩茶被商家炒作得五花八门、莫衷一是。

    老百姓以制作出小红袍为最高境界:首先要认真品尝岩茶的毛茶,把老枞水仙、肉桂、矮脚乌龙、黄倓等几个品种,识别各自优点后,进行合理拼配。取水仙茶的醇厚、肉桂茶的汤香、矮脚乌龙的清甜、黄倓茶的飘香,其他武夷奇种的岩韵。拼配后,经过调茶师的认可后,再进行低温约80℃,长时间约8~15小时的焙火,摊放、挑选,退火等工序。大约20天左右,品质优秀的岩茶就会横空出世了:人们形象地把这个难得的品质称做“小红袍”――是大红袍的嫡系。
 
    很奇怪,武夷山市政府对大红袍进行了产品专用名称注册后,对小红袍现象却有种默契。这样一来,民间到处充斥了小红袍的身影,却没有人去注册商标和包装,本来就乱的武夷岩茶显得更琴瑟琵琶魑魅魍魉了,四小鬼八大王到处横行,游客叫苦不迭声中,最终抱怨的是,武夷山没有好茶!

     武夷山真的没有好茶?不。有好茶。据我对武夷山茶叶市场的调查,我发现,武夷山的好茶到处都有,关键是武夷山人自己不太了解好茶的概念,加上游客对武夷岩茶的认知程度较差,所以,造成与好茶擦肩而过的情况。武夷山真的是遍地是好茶。

    首先,不论生长在岩石边的岩茶,还是生长在周边的洲茶,或者是生长在别处的茶叶,在武夷山方圆100公里甚至更多的地方,没有工业的污染,这里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双料保护地,人们经过多年培育,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意识。好的环境是生产好茶的基础。其次,武夷岩茶连续多次的茶王评比活动,使得当地茶厂纷纷使出绝招,一拼高低,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,唯恐落后别人。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,无疑会使武夷茶业的发展势头产生质的飞跃。

    武夷山周围地区的建瓯、建阳、松溪、政和等县,自古就有生产茶叶的传统。这里山高皇帝远,千沟万壑,自然气候非常适合茶叶生长。有记载说,中国茶叶的始祖分两种:一种是巴蜀为代表的大叶种茶叶,属于纯野生状态;另一种是以武夷山脉为代表的小叶种茶叶,属于老祖宗把野生茶叶进行驯化的品种。我们不是研究物种学的,无权评论是非。但《茶经》里提到的建州茶,就是在这个地方。那时还没有安溪茶呢!

    有生长茶叶的环境,加上有生产茶叶的历史。我们就没有理由怀疑那个地方没有好茶。看看那边的老人,个个喝茶,人人长寿,精神健硕,神采飞扬。这就使我产生另一个念头:喝茶的目的是什么?很多人研究过的禅茶一味。佛教修行的内容,不外乎戒、定、慧三种。茶呢?茶具有提神益思,生津止渴药理功能以及本身所含的丰富营养物质,对于坐禅修行进入“静定”,保持精神,思索悟道。同时,茶汤清淡洁净,即不违反佛门戒律,而且符合佛教寂静淡泊的人生态度,茶便成了佛教僧侣必需品,而又符合佛教教义,佛教精神与茶性本质的内在共鸣,是茶与佛结缘的必然。

[FS:PAGE]    佛教中普遍认为茶具有三德:一是打坐参禅、彻夜不眠,茶可提神益思;二是帮助消化,轻神提气;三是“不发”,即能抑制性欲。所以饮茶是符合佛教的道德观念,因此,茶自然受到佛教僧侣的青睐。

    茶对和尚这么有用,以至于武夷山的和尚也喜欢斗茶!有记载说,“吴晋之际,佛教从中原传入闽中,于是佛寺相继兴建。建州山水奇秀,岩壑幽胜,士人多创佛刹、落落相望”建州所领十一县,到处有佛寺。此时,武夷山“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”。武夷山向以“佛宗道源”著称,历史悠久,儒释道三教鼎盛,历史文化沉积浓重。


    大红袍素享盛名,有“茶中之王”的美誉,在武夷山已有360多年的栽培历史。大红袍品质优异,独具神韵,香幽而奇,味醇而清,回味甘爽,令人怡情悦性。古人诗云:“奇茗神话传古今,岩壁大红永世存,世间绝品人称颂,益思去病人长春。”历来只有达官巨宦、文人骚客才有幸品尝。元代就已作为贡品从而身价百倍。在经好事者的夸大渲染,有关大红袍的传说众多,更有几分“自古仙人栽,人间难得一睹此芳容”的神密感,与武夷碧水青山一起驰名天下了。

    据记载,历史上留下的大红袍母树现仅有6株,由武夷山市茶业管理委员会管理制作,交市人民政府保管,作为国家馈赠珍品,以及尊贵客人和外国贵宾,元首品尝之用。在1998年1罐20克母树大红袍即拍得15.68万元,2002年12月在广州拍出了18万元的高价,2005年20克大红袍拍出了20万元的天价,更是极大提升了大红袍的知名度。

    这6棵茶树,虽同属一类型,但由于武夷莱茶有性群体品种,经长期自然杂交演变而来,因而存在个体间的差异,大体分为3个不同的株系:3、4号成熟较早,节间短,叶小而长,叶面光滑,叶齿浅,叶边平,制成乌龙茶,岩韵明显(有棕叶香),香气较浓,味醇不淡,叶底黄亮稍暗;2、6号成熟居中,节间短,小叶型呈椭圆,叶质细嫩,叶齿细不明显,叶边平,制成乌龙茶香气较高,味醇稍薄,叶底黄亮,绿叶红镶边适度;1、5号成熟期最迟,叶齿粗而深,叶边呈波浪式,制成干茶香气比3、4号强,但不及2、6号,滋味似2、6号,叶底黄亮。

    在前些年,有人把大红袍说成二代、三代,这或许是为了与母树大红袍区别,把现在投放市场的大红袍说成是假的,大红袍母树只有三株等等,混淆了人们对大红袍的认识。

    现在投放市场的大红袍茶叶,是在当地茶叶研究所进行科研攻关,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,获得了无性繁殖育苗栽种成功,经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,其品质保持了母树大红袍独特的韵味。大红袍是获准使用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,并经武夷山市茶业管理委员会品质鉴定达到国家标准,其韵味一到,不能称为第二、第三代,按此说法大红袍有360年历史,到现今已经是上百代了。有人把大红袍说成是小红袍,其实小红袍只是岩茶中的一个品种。须知在世界上任何种类的茶都是从母性系中分离出来的,正如大家所熟悉的龙井、碧螺春、铁观音等,母树亦只几株,现在我们所喝到的这些茶都是经无性繁殖,或在同等(或周边)自然条件下培育,从而保持了母树优良特征特性。同样大红袍也是如此,并非所谓的二代、三代。许多产茶区的名茶是用地域名来命名,如上好的龙井茶,就是用“西湖龙井”或“梅家坞龙井”命名,区域特色便体现出来。大红袍也是要用地域来命名,这样能正确引导人们对大红袍的认识――由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申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“武夷山大红袍”证明商标,获准使用,只有使用“武夷大红袍”名称,才有助于大红袍品牌的保护,并粘贴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保护标识,把这一品牌展示在世人面前,让人们真正品尝到武夷奇珍――大红袍。 

工作时间

早9:00 - 晚18:00

周六日休息

18960606299